2月18日,江苏省工信厅在徐州召开全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推进会,通报全省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人才工作,部署下一阶段任务。会议由省工信厅张星副厅长主持,朱爱勋厅长出席会议并讲话,徐州市副市长郭晓敏出席会议,全省各设区市和县市区工信局主要负责同志、有关企业代表参加会议。会上,我院正式发布江苏省地区制造业创新指数评价报告。
报告秉承系统科学、导向明确、数据可靠、结果可比原则,贯彻落实《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行动方案》《江苏省“1650”产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》等文件要求,参考借鉴国家创新指数、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等方法,在多次征求省有关部门、行业专家以及设区市意见基础上,建立地区制造业创新指数评价体系。共设一级指标4个、二级指标11个。
其中:创新基础,包括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、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数量占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比重、国家级高新区营业收入占规上工业营业收入比重等。创新主体,包括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、优质企业数量占比等。创新产出,包括每十亿元工业增加值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、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等。创新环境,包括高层次产业科创人才拥有量占规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数量比重、技术合同成交额占GDP比重等。
根据指标评价得分,全省各设区市可分为三个梯队,第一梯队:南京、苏州、无锡、常州、扬州、南通;第二梯队:泰州、镇江、盐城、连云港、徐州;第三梯队:淮安、宿迁。
报告建议各地区要结合本地产业创新实际,对标找差、比学赶超,精准提升区域创新定位,夯实产业发展支撑基础,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健全产业协同创新生态,加快提升本地区制造业创新发展水平。
